close
          「凡亂我兄弟者,必殺之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── 投名狀



這是改編自清朝名劇「刺馬」的電影
「刺馬」是個三兄弟結義;馬新貽,黃樅,張文祥
討伐太平天國勝利後馬新貽升官發財,變臉肅清結義兄弟
最後張文祥行刺失敗的故事
而「投名狀」與其說是改編,倒不如說是「取材」
故事背景一樣是清末,敵人一樣是太平天國
一樣是三人結義,一樣是兄弟反目成仇
但是三個人的名字改成「龐青雲」、「趙二虎」、「姜午陽」
故事內容也和「刺馬」有很大的不同...

「刺馬」中,馬新貽是個壞到骨子裡的人
為了升官和勝利血洗結義之情,強佔兄弟的女人等等
「投名狀」中的龐青雲 (李連杰) 相比之下複雜了許多
乍看之下他很珍惜自己的兵士,珍惜萍水相逢的心上人
也很相信趙二虎和姜午陽這兩個在他最落魄的時候與他結義的匪徒
他帶著他們打仗,揚言自己一定要建立一個不會有人窮苦挨餓的地方
但是龐青雲其實是個心裡只有「勝利」的人
而且出手毒辣,非死即活
他說:「我要讓我的士兵們三年打完仗,回家。」
因為他要一洗之前全軍覆沒的屈辱
他說:「我不能讓我的士兵餓肚子!」
飢餓的士兵打不了勝仗,而他渴望勝仗
他說:「戰場上只能有一個頭兒!」
他不相信,也不願意將權力交給歃血為盟的結義兄弟們
最後,朝廷暗示他與趙二虎不能共存
雖然立了投名狀這個以血確認彼此情義的誓言,他仍然下手殺了趙二虎...
說穿了龐青雲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
他的立意或許是好的,但是手段如此狠毒
又如何能說服人們他會建立一個和平安祥的世界?

而趙二虎 (劉德華),也不是一個當真相信投名狀可以讓三人生死與共的人
也許在立誓的時候他是相信的 (立誓就是歃血立投名狀......歃別人的血)
為求溫飽而落草為寇的他是個粗人,是個善良衝動的莽夫
他對戰爭一竅不通,對於沙場老將龐青雲他是百分之百的信服
但是他的不諳世故成了兄弟決裂的主因;
他不懂龐青雲為什麼眼睜睜看著士兵不斷戰死
也不懂只因為強暴民女這個土匪家常便飯的小事,就要殺頭
更不懂明明說要讓大家都有飯吃的大哥,卻狠心不發糧,不給餉
這些「不懂」成了「看不下去」,終於在蘇州城爆發了
親眼看到山窮水盡的蘇州城的他,無法容忍大哥為了打勝仗而不給滿城快餓死的四千人糧食
龐青雲更是一不做二不休,動手屠殺滿城的士兵
因為他的糧食只夠自己的軍隊撐到下一場戰役,無毒不丈夫
從此刻開始這兩個人的兄弟情義就可以說是完蛋了

真正相信投名狀的人是三弟姜午陽 (金城武)
他在遇到龐青雲的時候即為他的武藝所折服,更為他清軍大將的經歷欽佩不已
結義之後很努力的向大哥學習,堅持「大哥的話是對的。」
同鄉的小伙子犯了軍紀,是他動手砍了他們的頭
一方面為大哥和二哥的紛爭劃下句點,一方面強調他認為龐青雲沒有錯
血洗蘇州城時,他跟著下令放箭,因為他相信大哥說的「犧牲是為了往後的勝利」
為了維護三人的革命情感,他也是最認真的一個
以為兩位兄長為了女人決裂,於是他動手殺了和他一起長大的嫂子
在姜午陽心裡,投名狀是神聖不可侵犯的
他極度渴望以血連繫的三人能夠長長久久,千秋萬世
直到他看清他希望的感情已不存在,因為龐青雲殺了他敬愛的二哥趙二虎
他才拿起刀,向龐青雲宣戰
( 明明手腳長這麼多,怎麼就是打不贏...... )
這個角色最後被凌遲處死的下場依然沒變,說是投名狀毀了這青年的滿腔熱血也不為過......

這部電影的戰爭場面拍的相當血腥,是我覺得有點太過的地方
雖然打仗很殘酷,但是「投名狀」畢竟強調的是權謀......
或者不該說是權謀,而是人性在面對現實的脆弱
歃了血立了誓,不能同生但求同死
凡亂我兄弟者,必殺之
當人心裡有著更大的陰霾時,投名狀真能栓的住什麼?
劇中有一幕後來很令人玩味;
「這個世局,」趙二虎替龐青雲斟了杯酒:「沒有兄弟,活不下去。」
龐青雲看著酒杯,不語

結義兄弟,該當比親生兄弟的羈絆更濃更稠
但是有了兄弟
又讓誰活了下去?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oddoo08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